一、行业概况
1.1定义
家用电器,简称家电,是指在家庭及类似场所中使用的各种电气和电子器具。家电产品可按用途、功能、功率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,常见的分类方式是将其分为大家电、小家电和厨卫电器。大家电通常指体积较大、功率较高的电器,如冰箱、洗衣机、空调、电视等;小家电则指体积较小、功率较低的电器,如电饭煲、电水壶、吸尘器等;厨卫电器则主要用于厨房和卫生间,如燃气灶、抽油烟机、热水器等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家电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。
1.2发展历程
中国家电行业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步,历经40多年的发展,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消费国。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萌芽阶段(1978年以前):新中国成立初期,国内家电产业基础薄弱,仅能生产少量简易家电产品。这一时期,家电产品主要为少数家庭所拥有,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。
起步阶段(1978-1990年):改革开放后,国家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,国内家电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以彩电、冰箱、洗衣机为代表的“三大件”成为家庭消费的热点,家电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。
成长阶段(1991-2000年):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,家电企业加大了技术研发和生产规模的投入。同时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行业开始出现整合,一些优势企业逐渐崭露头角。
成熟阶段(2001-2010年):中国加入WTO后,家电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国内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,迅速占领国际市场,家电出口量大幅增长。这一时期,家电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速度加快,智能化、节能化产品开始涌现。
转型升级阶段(2011年至今):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,家电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。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品质、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,智能家电、绿色家电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。同时,电商渠道的兴起也为家电行业带来了新的销售模式和增长动力。
1.3产业链、商业模式及政策监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