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营造:设置"德育能量墙"展示学生善行瞬间
C.成果评估
过程记录:编制《德育成长档案》
效果检验:设计道德情境测试问卷
家校联动:每月推送家庭教育指导案例
四、家校协同共育计划
A.沟通机制①建立班级微信群(每日信息发布≤3条)②开通"周五家长信箱"(48小时内必回复)③开发班级专属小程序(成绩查询/活动报名功能)
B.合作项目
家长讲堂:邀请职业特色家长每月开展职业启蒙课
亲子实践:设计家庭科学实验包(每月1个主题)
教育同盟:成立班级家长理事会(参与重大决策)
C.实施要点
沟通频次:突发事件1小时内通报,常规事项每周汇总
信息规范:重要通知采用"文字+语音+图片"三重确认
矛盾处理:设置"缓冲期-调解会-跟踪期"三阶段流程
五、心理健康护航方案
A.重点对象
建立心理档案:筛查5类特殊群体(单亲/留守/学困等)
跟踪3名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
班级心理委员覆盖率100%
B.干预措施
团体辅导:每月开展"压力释放工作坊"(沙盘/绘画疗法)
个体关怀:设置"心灵树洞"匿名倾诉本,48小时内回应
危机预防:编制《校园心理危机识别手册》家长版
C.资源整合
专业支持:与校心理咨询室建立绿色转介通道
同伴互助:培训心理委员掌握基本倾听技巧
环境创设:布置班级"情绪角"(提供减压玩具、励志书籍)
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时,建议采用"三维聚焦法":时间维度上划分学期重点(如9月规范期、11月深化期)、空间维度上统筹教室-家庭-社区资源、对象维度上兼顾群体需求与个性发展。每周五放学前用15分钟做"微复盘",每月末通过学生问卷评估计划实效。